位於羅馬市內,只要越過膝蓋般高的欄杆,就可到另一個國家-梵蒂岡
這個全世界國土面積最小的國家,卻有全世界最大的教堂-聖彼得大教堂
這個教堂不但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天主教堂之一,更是重要的藝術殿堂
在這華麗的殿堂背後,不但有著神聖的精神象徵,更在政治與文化上對世界擁有重大的影響力⋯⋯
這棟看來美輪美奐的建築是義大利的高等法院
用完午餐步行經過高等法院,準備搭車前往梵蒂岡博物館
梵蒂岡博物館位在聖彼得大教堂的北面,原是教皇宮廷,門楣上可以看到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人像
來到梵蒂岡博物館高聳的城牆外,準備排隊進去囉⋯⋯
主要展館為:庇奧-克里門提諾博物館(Museo Pio-Clementino)
格里高利-伊特魯斯博物館(Museo Gregoriano-Etrusco)
拉斐爾畫室(Stanze di Raffaelo)梵蒂岡畫廊(Pinacoteca Vaticana)
事實上博物館只對外開放一部份,儘管如此,若要細賞也要花費2-3天的時間
所以我們今天只看部份藝術品囉⋯⋯⋯我們經由布拉曼特階梯上到二樓
上樓走在西側樓,這是由三個長廊相連的展廳
分別走過燭台畫廊,人真是多到爆,我們只能用瀏覽方式走過,沒辦法停下來拍照
接著錦繡(掛毯畫)長廊(Galleria degli Azazzi)
牆上掛著以宗教為故事主題的壁毯畫,每幅都超過500年的歷史
最吸引人的是頭頂上這些看似浮雕的作品,其實都是畫上去的
緊接著是地圖長廊(Galleria delle Carte Geografiche)
走道兩側掛有義大利各地的巨幅地圖壁畫,是教宗格雷戈里十三世委派佩魯賈的繪於牆上,長120米
花了三年時間完成40幅畫作
而天花板的畫作是一群風格主義畫家的作品
接下來要看的是拉斐爾廳(Stanze di Raffaello)
拉斐爾與米開朗基羅、達文西並稱為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大巨匠
觀看他的畫風,帶給人一種柔和、優美之感
拉斐爾廳由四個房間所組成,分別為:君士坦丁大廳、伊利奧多羅廳、簽字廳和博爾戈火災廳
這些房間最初是作為教皇儒略二世的住所,他委託當時年輕的拉斐爾重新裝修這些房間
這間簽字廳上的壁畫是拉斐爾依據詩人,德拉.欣雅杜爾的詩所畫,以歌頌,神學、哲學、詩歌、法學為內容
而這房間的四面牆上畫有神學的「聖禮的辯論」,哲學的「雅典學院」,詩歌的「帕拿巴斯山」
法學的「三德、權力、節制」,這四大主題代表世俗智慧與屬靈智慧的和諧
因為這房間曾是宗座聖壐最高法院的會議室,大多數的重要的教宗文件都是在這裡簽字,主題很適合這房間
這面牆上的雅典學院最經典,在這件作品中,拉斐爾將西方文明中不同時期的人集中在這畫中
古希臘、古羅馬、義大利時期的哲學家、藝術家、科學家薈萃一堂,表現自身篤信人頪智慧和諧
並讚美西方文明的智慧結晶,乃透視學的高峰
這幅博爾戈火災繪的是梵蒂岡847年的大火
而在博物館最後要參觀的是西斯汀禮拜堂,這裡也是全博物館禁止拍照的地方,因為禁止拍照所以我就沒拍囉
幫大家找了這個影片,可以看看裡頭壯觀的濕壁畫,在這裡順道介紹一下這個禮拜堂⋯⋯
「西斯汀禮拜堂」是由當時的教宗「西斯都」四世發起建立的,於1481年完工,教堂名也源自於他的名
一開始呢是由波堤切利等文藝復興初期的畫家,以耶蘇基督為主題創作了一批壁畫
1506年教皇儒略二世為了紀念他的叔父西斯都,命米開朗基羅重新繪製穹頂壁畫
穹頂中心繪製了舊約中創世紀的九個場景,場面弘大,氣勢恢宏,是米開朗基羅的代表作
而在20年後教宗克里門特七世又再度聘請米開朗基羅為祭壇背面設計創作,他以「瑪竇福音」描述的「最後的審判」
為提材完成曠世巨作,現在西斯汀禮拜堂內就以米開朗基羅的二幅「創世紀」、「最後的審判」聞名天下
這個教堂是羅馬教皇的私用經堂,也是教宗選舉的地方,在天使與魔鬼小說裡的閉門會議也就是在這裡舉行
參觀完博物館接著往教堂方向前進
聖彼得大教堂的正面為巴洛克式風格,由卡羅.馬德爾諾(Carlo Maderno)於1607-1614年建造
上方突出的「祝福陽台」是宣布每位新當選教宗的地方,教宗由此向羅馬城及全世界教友做他首次的宗教祝福
我個人很喜歡巴洛克式建築風格,給人古典優雅之感
聖彼得大教堂(Saint Peter's Basilica)又名聖伯多祿大殿(Basilica Sancti Petri)
最早的聖彼得大教堂是在西元316-333年由君士坦丁大帝下令興建的,經由幾世紀後
在西元1506年由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多位建築師、藝術家在原址上重新修建聖彼得大教堂
自一開始的總設計師多納托·伯拉孟特後,在1514年拉斐爾被委任了總監的職位
再之後的1538年為小安東尼奧·達·桑加羅和1547年則是米開朗基羅都陸續挑起這重責大任
最後在1606年,卡洛·馬代爾諾接下了擴建的工作,才在1626年正式完成了這一系列的工程
而教堂最受矚目的圓頂就是米開朗基羅所設計
前方擠滿人潮的地方是貝尼尼在1624年的作品
這座極緻精美的巴洛克式金青銅頂蓬,材料取自萬神殿的古銅雕製而成
僅有教宗可以在此舉行彌撒,傳說聖彼得的墓就在這個頂蓬下方五層樓的底下
而米開朗基羅晚年所設計的圓頂,使用100公斤以上的金箔,飾以馬賽克鑲嵌,彩繪成對的天使聖人
教堂內雖燈光幽暗,但內部精雕細琢的裝飾還是看得一清二楚
從頂上的圓頂到四處的雕像和樑柱,拱門以及牆上的壁畫,另人看得目不暇給
在這寬闊的大殿內,約可容納六萬人,共有11間圓頂小祭室,45座祭壇,700多根立柱及300多尊雕像
這其中的華美真得另人讚嘆
走出教堂看出去,是貝尼尼設計的聖彼得廣場
從這裡看過去的橘紅色外牆,是教宗的辦公室
教堂頂上的雕像是耶蘇基督與12門徒
在教堂出口處可以看到身著鮮豔服裝有著燈籠袖造型的瑞士近衛隊,他們負責教宗的人身安全
可不是誰都可以加入這個近衛隊喔,必須為瑞士公民而且是天主教徒,年齡在19-30歲間,身高174以上的
單身男性才有資格,他們可還要接受瑞士軍隊的基本訓練才行喔
而廣場上左右兩邊的四重列柱迴廊,也是貝尼尼的設計,從教堂兩旁延伸出去的迴廊,就像母親伸出雙臂
迎向每個來訪的朝聖者,而立在上面的140尊聖人像則是貝尼尼的弟子作品
廣場上的方尖碑是原本尼祿圓場之物,是在西元40從埃及運回來的,上面的十字架是教宗所置
來到梵蒂岡,別忘了寄張明信片給親朋好友或自己
廣場上的人潮都是排隊要進大教堂的
在這裡集合後,我們要前往西班牙廣場前血拼去
這條路直走到底就是有名的班牙廣場,在這條路兩旁都是精品店
這裡絕對會讓很多女人失心瘋的地方
接下來有2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讓大家瘋狂血拼
「羅馬假期」中的奧黛莉赫本一個人獨自在羅馬城裡亂闖,最後累了就買支冰淇淋,坐在西班牙台階上休息
欣賞著羅馬街景,她跟男主角兩人就在此處展開冒險之旅
西班牙台階顧名思義,有一條長長的階梯,春夏之際,二側會開滿色彩鮮豔的花朵,美不勝收
而階梯的起頭是有名的破船噴泉,盡頭是有兩座高聳鐘樓的「山上三聖一體教堂」,成為這裡的象徵
這個廣場跟階梯,都因旁邊的西班牙大使館而被冠上西班牙之名
這個破船噴泉是貝尼尼的作品
這個台階因為電影羅馬假期而聲名大噪,隨著傍晚的到來,坐在台階上的人反而越聚越多
他們等待著此處的夕陽美景,就像落日美景般,我的羅馬假期也要在此處進入尾聲,這裡可以算是此行最後一個行程
離開這裡,我們前往餐廳享用在羅馬的最後一餐
今晚的餐廳很有美式風
就是要大口喝啤酒
但是餐食還是很義式
一整天的羅馬巡禮,在這裡也要結束了,今天是我們在羅馬的最後一晚
瑞義13天就快接近尾聲了,明天到機場前最後一個景點-真理之口之後就要直奔機場了
假期總有結束的時侯⋯⋯明天我們將要揮別羅馬~~
<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