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紅色城堡>之稱的阿罕布拉宮,見證了伊斯蘭的興起隕落,天主教的統一
驍勇善戰的摩爾人在安達魯西亞攻城掠地,伊斯蘭教勢力由西班牙南部一路往北蔓延,阿拉伯帝國登場時驚心動魄,但走時竟無聲息
歷經8個世紀的統治,再怎麼分明的血統也難以毫無瓜葛,摩爾人雖然走了,卻以另一種面貌永遠留在這裡
是阿罕布拉宮讓這支民族的傳奇不斷得以延續.......我們來到格拉那達的重點就是看這座極富巧思的王宮
帶大家看看去~~
中午過後,從太陽海岸上的米哈斯坐了2個半鐘頭的車到了格拉那達,這裡...阿罕布拉宮就是我們今天下午的重點
因為它有參觀人數的限制,而我們的票已請導遊先行買好,為了配合導覽時間,以致於早上的行程跟午餐有點趕
十三世紀前半,從過去便不停修補擴大城堡部份的阿罕布拉宮,是由歷代的格拉納達國王持續下令建造的
直到十四世紀後半才差不多完成目前的模樣,這王宮大致分為城堡,王宮,卡洛斯五世宮殿,軒內洛尼菲庭園(也就是夏宮所在)4個部份
現在,我們將從這個格拉納達門進入,進去瞧瞧這阿拉伯的世界
問我為何拍這一張,啊就看到帥哥型男手就會不由自主的按下快門,呵呵~~~
走進伊斯蘭文化裡,他們不以大石塊堆砌城堡,而以磚石,水泥搭上混凝土建造而成
加上精緻的雕刻,足以把伊斯蘭圖騰發揮得淋漓盡致
看到這棟建築是否會覺得跟滿載阿拉伯文化的阿罕布拉宮格格不入
整棟建築呈現義大利文藝復興式樣的卡洛斯五世宮殿,是十六世紀時,卡洛斯五世請來托雷多的畫家Pedro Machuca(米開朗基羅的學生)
於1527年設計,當時戰勝摩爾人的卡洛斯五世,建這棟宮殿似乎也是在向世人宣示,天主教王國贏了,西班牙國王才是統治者
走進氣勢宏偉的卡洛斯五世宮殿會看到兩層樓的建築包圍著一個羅馬式中庭
雙層的迴廊採用的西臘柱分別是多利斯式及歐尼亞式設計
仿自古羅馬劇場的這個圓型中庭,現在則作為國際音樂舞會的會場,1,2樓則是美術館
雖然這座紅色城堡也就是紅宮-阿罕布拉宮是穆罕默德一世在位時(Muhammad I)不惜耗費鉅資,先引達羅河上游的水興築水道工程
並從事宮殿主體的興建。但在這座「紅宮」的建築史上,少不得要提起尤塞夫一世(Yusuf I)與穆罕默德五世 (Muhammad V)兩人
因為真正使阿罕布拉宮成為格拉那達市的代表,最重要的功臣便是這兩位君王了。在他們的心血投注下
阿瑞尼亞斯中庭(Patio de las Arranyanes)與獅子宮(Patio de los Leones)方才得以完成。
九世紀時便已位於此的城堡,是阿罕布拉宮中最古老的部份
最先走進梅斯亞爾廳(Sala del Mexuar),這裡是官員的行政區與法庭,石灰樑柱上盡是雕工精細的可蘭經文
或許象徵著這是行政與法律的最高指導原則。
天花板的香杉木及雕刻精細的石柱,在在顥示了伊斯蘭文化的不同
雕刻滿牆的可蘭經和花草裝飾,總會不由自主伸手去觸摸這些美麗印記
來到伊斯蘭世界會發現,他們都沒有傢俱耶,不像美倫美奐的馬德里王宮看得讓人目不瑕給
這應該也是阿拉伯世界的特色之一吧
要走進桃金孃宮前會先進入這個中庭,抬頭看見這五扇馬蹄形窗,這代表著伊斯蘭教的五戒
在阿拉伯文化中之水是生命象徵,是冥想之源。這些從內華達山古老導水管運送下來的雪水,流遍整個阿罕布拉宮
在精確水壓落差原理的計算下,噴出的水柱注滿了大小水塘和浴池,成為主宰整個阿爾罕布拉宮所有有機體的中樞靈魂。
阿瑞尼亞斯中庭(Patio de las Arranyanes)
長方形水池靜映著兩旁的桃金孃樹,圍繞中庭的建築除了雕刻就是彩色瓷磚
透過水池的裝點,那些檈樓閣和拱門彷彿都漂浮於水面上,看著水池的倒影,這一整座宮殿像海市蟨樓般失去真實感
因為兩旁的桃金孃樹,故又稱名桃金孃宮
我們從桃金孃宮前水池往格瑪雷斯塔中這個正方形的大廳走,進入的是<大使廳>
當年伊莎貝拉女王就是在這裡謁見哥倫布,聽取這位冒險家對航海的種種幻想與野心,結果印度沒找到,反而發現了美洲
天花板的嵌木細工,牆上複雜的花紋取材於貝殼,以花和星星等大自然中的要素為題材,伊斯蘭教有規矩不能用人和動物圖案作裝飾
這個大使廳很暗,所有光線幾乎都是星星和圓圈串起的圖案漏進窗洞裡
看著牆壁、石柱上令人屏息的絕美雕刻,謹守著伊斯蘭教的主要禁忌,沒有描繪動物和人像,由灰泥塑成錯綜複雜的幾何以及花草圖案
在拱門和牆面上迂迴纏繞。尤其是以古阿拉伯文刻出的可蘭經文和詩歌,不僅是裝飾圖案的元素,也有著蘊涵性的內容
倒映在水中的格瑪雷斯塔
家妃退無可退的幫大家取好角度拍照
再往下走才會進入國王真正生活的空間,以獅子中庭(Patio de los Leones)為中心各自分廳闢室
而這整個區域統稱為獅子宮
124根廊柱圍繞著獅子中庭,馬蹄形拱廊彷彿垂墜著鐘乳石的石洞,這裡是整個阿罕布拉宮最精華的地區
中央的水盆由12隻獅子支撐,象徵12小時,是一座時鐘噴泉,如今依舊有著湧泉,卻已無法從中得知時間
在獅子中庭南北兩側分別是阿本塞拉赫斯廳及雙姐妹廳
雙姐妹廳 (Sala de las Dos Hermanas) 因頂棚八芒星狀的繁複裝飾而聞名,雕花一路從天花板爬下牆面
雙姐妹廳八角形的天花板所鑲嵌的鐘乳石狀設計比阿本塞拉赫斯廳更加繁複,據說類似蜂窩狀的格子超過了 5,000個以上。
這裡是蘇丹國王嬪妃的居所,更裡面的內室則是更衣室,緊鄰著內室有兩個露台,讓嬪妃們可以坐在窗台旁觀看窗外的景致。
卡洛斯五世後來將 窗台旁邊的小花園改建為達瑞克莎花園,在這裡種滿柏樹、檸檬與柑橘樹,當清風襲來
彷彿能夠聞到空氣中透著淡淡的草香與柑橘的香味。
既然是王宮必定流傳著軼事,阿本塞拉赫廳就曾經上演過伊斯蘭教版鴻門宴
話說在格拉納達也算有點呼風喚雨能力的阿本塞拉赫貴族家庭,因遭君王懷疑謀反判變
所以一夕之間受邀於此的40位勇敢騎士全成刀下亡魂,但也有另一個傳說版本,
其實是君王看上家族首領的女人,才下此毒手
走上這個涼樓,居高臨下的位置將格拉納達最古老的阿爾拜辛區白色房舍盡收眼底
這處老城區至今仍洋溢濃厚阿拉伯情調,蜿蜓街道錯落著白色房舍,我們晚上要欣賞的佛朗明哥舞也是在那裡喔
經過這個林達拉哈庭園,我們要往夏宮走去
軒內洛尼菲(Generalife)原意為<看盡一切樂園>也有人說是<上帝賜的花園>不論如何,這裡就像沙漠中的綠洲
有如一處絕境
十四世紀初期整建的格拉納達王的夏季離宮,位於王宮東側,步行約十分鐘可抵達,但我想,當初的王國應該都是騎馬吧
軒內洛尼菲庭園最初是一座果園,因此裡面種種植多樣果樹,高大的柏樹圍起的小通道,也圍出迷宮般的世界
走在這個小徑上,玫瑰,鼠尾草,茉莉花.....隨風飄來的淡淡花香充斥整個庭園
在夏宮中的阿塞奇亞中庭有著全長50公尺的水道,左右兩側並排著噴水設備,噴泉源源不斷流出
由此可充分體會到回教徒喜愛水景的閒情逸致
走在這個迴廊還可以看到遠處的阿爾拜辛區
最後來到柏樹中庭(Patio de los Cipreses)又稱蘇塔娜中庭(Patio de la Sultana)裡有一個年約700歲的巨柏,
其名由來是當初阿布杜勒.拉赫曼抓到愛人蘇塔娜和阿本塞拉赫斯家族一只幽會,導致這個家族的男子全部被殺的慘劇。
緊接著要往出口走囉.....
1492年天主教雙王收復西班牙最後一塊伊斯蘭教統治地-格拉那達
不知當時伊莎貝拉女王及斐迪南踏進這座宮殿時心中做何感想,但我想...他們心中應該是無比驚豔的吧
才會讓這座異教建築得以毫髮無傷的保存下來,使我們足以見識到如此難以言諭的美
在這裡集合後要先來去吃晚餐囉
走進格拉那達市區的這家餐廳,才剛重新裝潢好,裡頭很有美式風格
前菜有點像燉菜,有小黃瓜,蘑菇,紅蘿葡....再加火腿
主菜是乾煎豬肉佐馬鈴薯,再淋上特製醬汁,還算不錯,肉質不會乾澀
這道墨西哥餅裡頭包的是碎肉末,味道還算可以,缺點是咬下去,裡頭的肉會掉出來
這不是一個人這麼多份喔,是一起share的
最後的藍莓奶酪個人覺得好吃,不會很甜
吃完走出餐廳天空還是亮的,這時已經快9點了
我們要速速回飯店Check-in後,馬上要去阿爾拜辛區欣賞佛朗明哥舞
今晚入住的是格拉那達的Fontecruz Granada飯店位置很不錯,就在市區
但是房間不大,可能地點位在寸土寸金的市區吧
這房間特別之處就是房間跟浴厠間沒有一門之隔,就整個開放空間
房間真得有點給他小,走動時很容易踢到
把小行李放房間後,已有車子等在樓下要接我們去看佛朗明哥表演了
我們來到的這個地方是阿爾拜辛區一處吉普賽人洞穴
大致來說,正統的佛朗明哥舞表演,最好的地方是其發源地安達魯西亞,其中以塞維亞及格拉那達為最好
在格拉那達表演場地多為這種洞穴,讓大家能融入佛朗明哥的氛圍裡
1774年是佛朗明哥第一次出現文字記載,而真正發展至高峰是1869年~1910年
佛朗明哥舞男女舞步有明顯區別,男的注重步伐移動,女的則注重肢體語言
搭配佛朗明哥吉他及歌唱,看著吉普賽人曼妙的舞姿節奏,跟著一起喊<歐嘞>完全沈浸在這動感氛圍裡
受到了摩爾人及猶太人影響,還吸收了大量吉普賽元素,形成了這種表演藝術
一個小時的表演裡有2組人,我們一致覺得第一組人表演大家較喜歡
可能這組人都是帥哥美女吧,呵~~~~
最後讓大家看一下他們曼妙的表演
這張從阿爾拜辛區往阿罕布拉宮筢到的夜景,這張拍的很失敗,因為只有5分鐘時間讓我們拍照
等我架好腳架按下快門後,竟然就要離開了人家都還沒喬好內,我要建議來西班牙要多點時間讓攝影同好夜拍啦
回到飯店11點多也已經相當累了,但看到這樣的街景忍不住還是拿起相機再按下快門
奪得的終須歸還,臻至的或許得以永存,阿罕布拉宮想說的或許就是這些了
今天下午走了很長的一段路逛王宮,現在只想趕快整理好躺平好迎接明天
我累了~~晚安
<待續>
留言列表